Page 21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5年3期
P. 21
2025 年 6 月 第 3 期 吴若荺等:当仿制药遇上集采:一场技术标准化与政策红利的“价格革命” 17
于技术落后。拜耳原研药在美国市场 81 mg 肠溶片售价约 5 美分/片(含跨国物流及 FDA 监管
成本),而国产仿制药因本土化生产和人力成本优势,0.034元实为正常定价 [12] 。正如如今百元
蓝牙耳机的音质远超 90年代万元设备,阿司匹林的低价是生产工艺标准化和供应链成熟的必
然结果。集采本质是“挤水分”,通过压缩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使得这些已经数十年验证的经典
药回归普惠价值。原研药企因利润收缩转向创新研发,仿制药企通过薄利多销保障基础供应,
这种分工恰是医药工业升级的缩影。低价药的普及,如同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正是产业成
熟给普通人带来的红利。当我们用一杯奶茶钱买到百年验证的经典老药,或许该感叹,这不是
“便宜没好货”,而是医药文明真正走进了日常。
结语:集采与仿制药的协同作用,为未来医疗带来希望
药品集采与仿制药政策相组合,好比是一场“魔法”,不仅翻越了原研药价格的高墙,也为
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新的期盼,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患者可凭借更低的成本取得优质治疗,我
们盼望看到此模式在更多国家和地区推广运用,为全球患者增添更多实实在在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马科妮 . 国家药品集采价格降幅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 [J]. 中国医疗保险,
2024, (5): 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