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中国药房(网络版)2023年1期
P. 40

36               张益志等:医药合作,探究儿童不明原因抽搐真相                                         2023 年 3 月 第 1 期

              所减轻。2022 年 8 月 8 日患儿再次出现易怒、痴笑、夜间惊醒入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温正常,入

              院后出现情绪性格改变,表现为大喊大叫、易怒、伴攻击行为,持续数小时,家长不能安抚,转入
              神经重症监护室给予咪达唑仑微量泵入及氟哌啶醇 1 mg、2 次/d 口服对症处理后好转。4 天后

             (8 月 12 日,氟哌啶醇用药 4 天)夜间患儿突发抽搐,主要表现为双眼斜视,四肢抖动,无意识丧

              失,可以对答,持续 10 分钟后对症静脉地西泮后好转。次日再次发作伴躯干四肢不自主扭曲

              运动,考虑癫痫不除外,与药师沟通后由医师排除疾病因素导致(癫痫、自身免疫性脑炎),由药
              师对患儿目前使用药物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8月 15日患儿间断烦躁,可安抚,睡眠

              较前有所好转,血 MOG抗体 1:10,脑电图未提示异常放电。根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手册》进行相关性分析,停用氟哌啶醇,根据临床情况酌情给予苯海索对症处理,患儿未再出现

              抽搐,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出院。



                  讨论



                   锥体外系的功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浓度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及其相关。药物导致

              的锥体外系反应多指由于某些药物的应用而引起患者出现的某些锥体外系症状,发生机制可
              能与脑深部的基底神经和中脑的黑质纹状体的锥体外系统发生改变,或多巴胺平衡被打破有

                                                                                           [2]
              关,临床多表现为震颤、迟发性运动障碍、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几种表现理 。氟哌啶醇是第
              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内多巴胺转换有关,可口服也

                                                                                    [3]
              可静脉给药,常用于谵妄,狂躁症,精神分裂以及儿童抽动的治疗理 。美国急诊精神病学协
              会共识推荐,对于具有攻击性的青少年或儿童也可给予 该药对症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该药
                                                                       [4]
              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多有报道                 [5-7] ,可见于儿童也可见于老年人,多为用药剂量过大导致,且在开

              始用药数日后就可发现。本例患儿既往无癫痫病史及锥体外系相关疾病,经过免疫治疗好转
              后再次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伴有攻击性。入院后口服氟哌啶醇 1 mg、2 次/d 对症处理,用

              药 4天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排除疾病因素,停用氟哌啶醇上述症状消失,考虑锥体外系反应为

              氟哌啶醇所致。根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手册》进行相关性分析,查阅说明书及文献
              发现该药物存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服药前未出现类似症状,用药后存在时间相关性,且停药

              后症状消失,通过脑电图排除癫痫发作可能,综上考虑氟哌啶醇引起锥体外系为很可能。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重视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多与原发病类似,较为隐匿难以鉴
              别。宋海庆 对常见药源性疾病进行归纳总结,提示引起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主要包
                          [8]
                                                                                                [9]
              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和抑郁类药物、抗惊厥药物、肿瘤化疗药物等。王晓玲 等人也对儿
              童高警示药品进行梳理,最终形成了 55 种儿童高警示药品目录,提示氟哌啶醇容易导致锥体

              外系及心脏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必要时可行心电监测。对于长期使用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