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中国药房(网络版)2023年1期
P. 43

2023 年 3 月 第 1 期                         李纳等:甲流"神药"奥司他韦,应该如何合理使用                              39




                  奥司他韦如何使用?



                   治疗用药应在出现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流感症状 48 小时内开始用药,发病

              超过 48小时的急诊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仍需予以抗病毒治疗,疗程一般为 5~7天,疗程结束后如
              果病情仍很严重、有病毒复制依据或有免疫抑制状态时,可考虑延长疗程至 10~14天。预防用

              药在流感流行期间或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 48小时内开始用药,疗程一般持续至最后一次暴

                                                   [1]
              露后第7天。具体的用药方案见表1 。

                                                   表1 奥司他韦的具体用药方案
               使
                                     治疗方案疗方案
                                                                     预防方案防方案
               使用人群用人群               治                               预
               成人人
               成                     75 mg/次 每日2次 口服                 75 mg/次 每日1次  口服
               儿
               儿童童<1岁岁
                                                                     (0~3月龄)不推荐使用
               0~8个月                 3 mg/(kg·次)每日2次 口服
                                                                     (3~8月龄)3 mg/(kg·次)每日1次 口服
               9~11个月                3.5 mg/(kg·次)每日2次 口服            3.5 mg/(kg·次)每日1次 口服
               儿童童≥≥1岁岁
               儿
               ≤15 kg                30 mg/次  每日2次  口服               30 mg/次 每日1次  口服
               >15~23 kg             45 mg/次  每日2次  口服               45 mg/次 每日1次  口服
               >23~40 kg             60 mg/次  每日2次  口服               60 mg/次 每日1次  口服
               >40 kg                75 mg/次  每日2次  口服               75 mg/次 每日1次  口服



                  哪些人群可以使用奥司他韦作为流感预防用药?




                   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抗病毒药物是预防流感的辅助措施,不能代替流
              感疫苗在预防流感中的作用。为减少耐药病毒株的出现,不推荐常规使用奥司他韦预防流感,

              不鼓励因社区、学校等流感流行而对健康儿童或成人使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仅在以下重点

              人群有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可考虑使用奥司他韦预防流感:

                   1 未接种或接种流感疫苗后未获得稳定免疫力(接种 2周内)的重症高危人群(如妊娠或产

              后 4周女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人群、肥胖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以及伴有肾病、
              肝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

                   2 与重症高危人群有密切接触的卫生保健人员或医护人员。

                   3 接种疫苗后难以获得有效免疫力的严重免疫缺陷人群。

                                                                           [2]
                   4 器官移植患者等极高危人群可在流感暴发季提前预防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