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中国药房》网络版 2018年6月第2期科普版
P. 18

《中国药房》网络版  2018 年 6 月第 2 期科普版                          Jun No.2 2018 China Pharmacy online Popular Science Edition



                                                                        显示,与临床诊断不同,在中

                                                                        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对疑似肝

                                                                        损伤的评价需要尽可能得到
                                                                        明确的因果关系结论,也即在

                                                                        明确诊断为药源性肝损伤的

                                                                        基础上,其目的不仅要甄别患

                                                                        者肝损伤是否由中药所致,而

                                                                        且还要甄别是否由所评估中

                                                                        药所致。

                        因此,《指导原则》强调了中药药物因素的影响,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的

                   来源、炮制和质量;强调了处方合理性,包括配伍、用量、用法、品规、调剂和

                   方证相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原则》以肝损伤风险信号作为串联药品全生命周期监

                   管的具体抓手:既注重从临床前、到上市前、再到上市后评价阶段的肝损伤风险

                   信号“正向”传导,指导新药研发进程;又注重从临床阶段发现的肝损伤风险信

                   号的“反向”传导,开展实验室再评价研究,通过基础研究证据对所发现的肝损
                   伤风险信号进行科学确认。


                        根据《指导原则》,具体防控措施包括密切观察、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临
                   床试验中止、修改说明书、限制流通和使用、药品撤市等,以实现中药安全性风

                   险全生命周期监测与管控,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什么是中药的药源性肝损伤?

                        文中指出,药源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指由药物本身及/或其代谢产物等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为临床常见的

                   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药源性肝损伤已成为药物

                   研发包括中药研发失败、增加警示和撤市的重要原因,受到医药界、制药业、管

                   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重视。

                        数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与繁衍生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至今

                   仍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