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5年3期
P. 58
54 林航:体重管理年,如何科学减重?药师为你解开药物减重的真相 2025 年 6 月 第 3 期
2.划重点
体重正常或轻微超重但没有合并代谢异常者,无须药物干预,盲目用药可能引发低血糖、
营养不良等风险。减重药物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健康饮食和运动的“捷径”。
科学认识减重药物:机制、效果与风险
目前中国获批的减重药物主要有两类 [2-5] :
1.GLP-1 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和 GIP/GLP-1 双靶点受体激动剂
(替尔泊肽)
原理:模拟肠促胰素,作用于下丘脑,增加饱食信号、减少饥饿信号,作用于胃肠道,延缓胃
排空、减少胃酸分泌,同时还能调节血糖。
效果:临床试验显示,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超重或肥胖人群注射司美格鲁肽 2.4 mg/周(注射
68 周)可使体重减轻 14.9%;另外 STEP 4 期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平均减
[6-7]
重达 17%,并且这一效果可以维持 2年(如图 1) 。而接受替尔泊肽最高剂量(15 mg/周)治疗
[8]
(注射72周)的平均体重降低高达 20.9% 。
图1 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体重变化(STEP 研究) [7]
风险: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禁用于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胰腺炎患者。
2.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
原理:抑制肠道脂肪酶活性,减少肠腔黏膜对膳食中甘油三酯的吸收,促进脂肪从肠道排
出体外。
效果:平均减重5%,需配合低脂饮食。
风险:常见不良反应有腹胀、胃肠排气增多、大便次数增多、脂肪泻;禁用于吸收不良综合
征、胆汁淤积症的患者。
药师提醒:网红药≠安全药:海外代购的“减肥神药”可能存在剂量不符、成分不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