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4年6期
P. 18
14 夏也:寻觅特洛伊木马——人文药学25年从梦想到现实 2024 年 12 月 第 6 期
只有 6个氢原子,说明其碳原子处于高度不饱和状态,化学性质应该很活泼。但苯的化学结构
非常稳定,提示苯的化学结构与其他有机物不同,但究竟具有什么特殊结构,100多年前的化学
家们并不知道。这一谜题引起科学界浓厚的猜想兴趣。
根据凯库勒先生在 1865 年发表的关于苯环结构论文,在 1890 年柏林市政大厅举办的“庆
祝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 25 周年大会”上,他首次提到一个梦。与后来流行地坐在马车上昏昏
欲睡的梦略有不同,说是自己坐在火炉前撰写教科书时,不时念想苯的结构,恍然入梦——梦
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惊醒后,受梦的启示,明白了苯的结构应该是六角形的环状。
这一故事不仅解决了这一非常重要化合物的结构问题,还引发了人们广泛探索梦境与现
实的兴趣,心理学家们不断挖掘“梦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但梦,仅凭嘴巴说说很难证明。
现、当代科学家认为证据和证明是说理的基础。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化学教授约翰·沃提兹在20
世纪 80年代,也就是差不多 50年前对凯库勒的所有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有很多
间接证据足以证明凯库勒先生是别有用心抛出这一梦的故事。至为致命的一击是,沃提兹发
现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劳伦在《化学方法》著作中已把苯的分子画成六角形的环状结构。多
事的沃提兹还在凯库勒的档案中发现他在 1854 年 7 月 4 日写给德国出版商的一封信中,提出
准备把劳伦的这部著作从法文译为德文。根据如此推理凯库勒应该早就知道苯的环状结构。
同时凯库勒也应该知道奥地利化学家约翰·约瑟夫·洛希米特在 1861 年出版的《化学研究》中
苯的结构已画成环。凯库勒在 1862年 1月 4日给其学生的信中提到洛希米特关于苯分子的结
构令人迷惑。具有科学追究精神的沃提兹在 1940年组织了一场美国化学协会举办的“关于苯
环结构发现史的研讨会”。可以想象,似乎此时苯环结构发现的真相已大白于天下。可是事情
并没有那样简单,大众媒体、科普文稿仍以更大兴趣关注凯库勒的梦,宁可信其有。也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