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4年5期
P. 48
44 赵全凤:肿瘤治疗期间的“牙”事 2024 年 10 月 第 5 期
如果口腔内有未治疗的蛀牙或牙周病,这些牙齿问题就像是潜伏在暗处的“口腔刺客”,随时准
备在放疗期间给身体来个“背后一刀”。
1 “感染的火种”
放疗会削弱口腔黏膜的防御能力,就像给城墙拆去了一块砖。那些未处理的牙齿问题,可
能因为放疗而引发感染 ,成为“感染的火种”,威胁到整个口腔乃至全身的健康。
[1]
2 “疼痛的陷阱”
如果放疗前不拔除有问题的牙齿,放疗期间牙齿问题可能加重,变成一个“疼痛的陷阱”,
让患者在与肿瘤的斗争中分心,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治疗的障碍物”
口腔内的牙齿问题还可能成为放疗精确打击的“障碍物”,影响放疗的定位准确性,让放疗
“军队”无法发挥最佳战斗力。
4 “愈合的难题”
放疗后,身体的愈合能力会受到影响。如果放疗后再拔牙,拔牙后的伤口愈合可能会变得
困难重重,就像在干旱的土地上播种,难以生根发芽。
所以,放疗前的拔牙,看似一场小小的“牙齿清理行动”,实则是确保放疗顺利进行、预防并
发症的重要策略 。这不仅是对牙齿的一次“大扫除”,更是对健康的一次“加固”。
[2]
“护骨针”(唑来膦酸/地舒单抗等)与牙齿的“爱恨情仇”
患
患者疑问者疑问::糟了,有骨转移了哦,每个月都要打唑来膦酸,还可以选择打地舒单抗。但医生
说至少要打2年,还跟我说尽量不要去拔牙?真的不能动牙齿吗?
答疑时刻疑时刻::在肿瘤治疗的征途中,唑来膦酸、地舒单抗是备受瞩目的两员明星大将,它们以
答
强大的抗骨转移能力而闻名“护骨针”。然而,在它们的光环下,却隐藏着一段与牙齿的“爱恨
情仇”。
1 牙齿的“新衣”
想象一下,唑来膦酸、地舒单抗这类抗骨转移治疗药物给牙齿穿上了一件特殊的“新衣”
——它能够紧紧地附着在牙齿和骨骼上,帮助它们抵御肿瘤细胞的侵袭 。但这件“新衣”也
[3]
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它让牙齿和颌骨变得更加“顽固”,不易于拔除。
2 “愈合的难题”
拔牙就像是在这个王国里搞了一场小小的“拆迁”,正常情况下,身体会迅速启动修复机
制,让伤口愈合。但在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的影响下,这个修复过程会变得异常艰难。颌骨的
血液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就像一片干旱的土地难以滋养生命。如果这时候拔牙,拔牙后的伤
[4]
口愈合就会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可能引发颌骨坏死 ,这就像是在干旱的土地上强行种植,结
果往往是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