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中国药房(网络版)2024年1期
P. 55
2024 年 2 月 第 1 期 梁雪茵: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来帮忙! 51
任何药物都可以用于雾化吗
当然不是!
最简单的辨别方法是,药品名称含有“吸入”二字,或者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项下注明
“经合适的雾化器给药”。
用于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及药理学特性有着特定的要求。药物的pH值应在3~10,渗透压
应接近血浆渗透压,且药物的性质在雾化过程中需保持稳定,并能够被雾化装置裂解为可吸入
的气溶胶。雾化吸入药物的颗粒大小、肺部滞留时间、受体亲和力、生物利用度、半衰期以及清
除率对雾化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效雾化颗粒的大小应以能沉积于气道和肺部为宜。雾化颗粒直径>5.0 微米易被截留
在口咽部,最终被吞咽进入消化道。雾化颗粒直径<0.5 微米虽然容易到达下呼吸道(细支气
管、肺泡),但90%又会随呼气被排出体外。因此雾化颗粒直径为1.0~5.0微米较为适宜。
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较低的药物,口咽部沉积量越小,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循环越少,引
起的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小。
药物受体在肺内分布越广、受体亲和力越高,则药物的作用越强;如果受体在其他脏器分
布少,则全身不良反应较小。
脂溶性药物易经肺泡上皮细胞的脂质双分子膜扩散吸收,还有小部分是经由小孔吸收,因
此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吸收会较快。但是油/水分配系数过大却不利于药物经由水/脂运
转,因此理想的药物是同时具备亲水性和亲脂性。
另外,药物中的辅料也会影响吸入疗效。因为某些辅料可能会引起气道痉挛、呼吸困难,
甚至诱导哮喘发作,所用的辅料还应不影响呼吸道黏膜或纤毛的功能。
雾化只是“吸吸”而已,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吗
任何药物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于雾化药物包括以下四类: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短效 β2受体激动剂、短效胆碱 M
受体拮抗剂、黏液溶解剂。
1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吸入后如果沉积在口咽部,极易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口咽部真菌感染、口
腔溃疡、口干、声音嘶哑、咽喉炎、支气管痉挛等。
注意事项:雾化后立即洗脸、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