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5年4期
P. 32
28 夏也:王效山先生——再读《师说》 2025 年 8 月 第 4 期
三段,而忽视最后一小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给出了韩愈先生为什么写这篇《师说》的缘由。原来是一
位李姓家 17岁的儿子,爱好古文,六艺都学过了,不拘于耻于拜师的风气,追随韩公学习,韩公
称赞他能继承古人从师求学的做法,就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这一朴实文风是留给今人
的最豪华礼赠。看似闲笔,又绝非等闲之笔,他完全可以居高临下,收个豹尾,以为警策,可是
韩老先生没有。我们现在有很多到处讲学的学者,也可以称之为老师,一般都高高在上,夸夸
其谈,文稿和 PPT 很是花哨,我积习也是如此。这跟老师您和韩老先生的学养相距甚远,我们
都要多看看《师说》,特别那个平实的收尾。
2025年7月28日
(49年前的今天唐山大地震)
于淝上
作者简介
夏也
一介药师
孤芳哲学理学药学边缘研究
自赏文法章法书法内心荒凉
期许学界:药学唇齿,人文襟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