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中国药房(网络版)2022年4期
P. 8

4                夏也:清流一束,中国药师的样本                                               2022 年 12 月 第 4 期

              生平周遭,实则折射世间百态,称量人们的良心。一千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往往

              在阅读他人的时候从中也会读出自己。因为难写,重要传记的创作,一般都是请高手,我们称

              之为职业传记作者为之,很多名人的传记就是这样。焕德兄这次亲自操刀,不仅有话要说,而

              且来路还比较野,粗略研读,便觉有备而至。
































                   在分割几近完毕的药学学科地盘上,我勉强占据着人文药学的边界。也就是说我一只脚

              踏在人文,另一只脚站在药学上,且有二十年之长,我付出的不仅仅是时光,主要是思虑。源于

              这一专业习惯,我说了不少人话,也写了不少文字。我认为药的很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是因
              为我们的人文视角、人文品格没到火候。这部著作,在我眼中是篇“大散文”,具有人文视角和

              人文品格。这可能是作者没有刻意思考和选择追求的,到了他这样层次,很多事已是自然而

              然。他多是根据记忆、史实、内心感受、也非常熟练地驾驭散文的套路抒发情怀。譬如全书的

              开头:“我每每出差来到海滨,总喜欢拥有午后的阳光,投进海的怀抱,感受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的壮观,总喜欢在夜色阑珊中情不自禁地向大海边走去,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坐在沙滩

              或礁石上,感受海的神秘,聆听海的私语,分享海的浪漫。”既出乎想象之外,也超乎破题之中,

              读后深受教益。请问,国内哪位药学专家拟或李教授的学生,在这位学者的行踪中能觅得这种

              内心的取向吗?能判断出他由来已久的这份心灵守候吗?能解读其中的潜台词吗?他带我们

              进入“想,又得不到”的规定场景,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痛苦和快乐感受的发端,也是文学创作

              的一个经典手法,一般称之为悬念。这一点,作者运用老练的程度几乎不动声色。接下来,他

              还告诉我们:“我常常感慨,药界如海,人生如船。药海呀,它曾给予多少医者人生的烂漫,给予

              多少庶民百姓生的希望。同时,也正是这波涛汹涌的药海,吞噬了多少人的灵魂,粉碎了多少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