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5年3期
P. 32
28 王燕等:在人迹罕至的学术处女地挖掘人文药学的宝藏——从论文分类说起 2025 年 6 月 第 3 期
当然更具有另一种维度的学术价值,尽管与传统的研究性论文在性质和规范上有区别,也可归
纳为研究性论文。事实上,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对药学人物、药学家的研究归属于药学史研究。
①历史研究型论文聚焦于过去,通过挖掘各种历史资料,如古籍、档案、信件等来还原医学发展
历程或医学家的贡献。在研究药学家时,会详细考察其生平经历、教育背景、所处时代的医学
环境等诸多因素。例如研究李时珍,需要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梳理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他在药物学方面的理念变化以及他所处的明朝社会对其医学实践的影响,这是典型的历史研
究。②人物传记型论文重点关注医学家个体时,以某位药学家为主线,详细叙述其成长历程、
医学成就、学术思想以及对后世医学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比如对白求恩医生的研究,就会详细
介绍他的医学求学经历、在外科手术方面的贡献,以及他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道
德观念的深远影响。③综述型论文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医学史,涉及多位科学家或者某一时期
众多医学成就的梳理,就会带有综述性质。例如,在探讨 19世纪欧洲医学发展时,会综合介绍
当时多位科学家的理论与实践。如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英国外科医生,“抗菌外科之
父”。他提出使用石炭酸等消毒剂对手术器械、伤口等进行消毒处理,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手
术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为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现代医学的无菌操作理念和实
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德国科学家,免疫学先驱,在化学疗
法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发现了治疗梅毒的有效药物 “606”,这是化学疗法的重要开端,为人
类对抗传染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后来的抗生素研发等奠定了基础。
所以,年轻的药学同行们应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从传统的药学学科研究(药物分子设计、
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天然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结构修饰,药理机制、 药物质量控
制及制剂学研究等),延展到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日益推进而风起云涌的其他研究领
域,如社会与管理药学、药物经济学、药学伦理学、药学史的研究。在这广袤的学术土地上,还
有一方无需过多人力物力投入的学术领域——人文药学,可以去探索,可以去发表论文。在这
人迹罕至的学术处女地,挖掘人文药学的宝藏。
人文药学有其悠长的历史发展脉络。在古代,医药与人文密不可分,例如中医强调“医者
仁心”。在近代,工业革命的澎湃大潮裹挟着药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人文因素逐渐被忽视。到
了现代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重新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而时至今日,人
文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当代已卓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