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5年2期
P. 17
2025 年 4 月 第 2 期 夏也:我与天坛——药学名人散记 13
指代自己有:下官、小生、卑职、晚生……亦有一句“后生也晚”与在下的名号“也”非常恰贴,纯
属巧合。《梦溪笔谈》记载:有方士许姓,对人未尝称名,无贵贱皆称“我”,时人谓之“许我”。此
人言谈颇有可采,然傲诞,视公卿蔑如也。笔谈记叙此事有何深意?在下持卷良久。昔,四十
载前,在下为儿取名“王我”,即便谐音,拟或动宾结构,名、义皆为上乘,更少有雷同,甚爱之。
彼时在下尚不知《梦溪笔谈》有“许我”之说。由此追溯,攻古典汉语,习现代文学,咬文嚼字,在
下事“人文药学”潜伏期久矣。为表达对志刚教授的敬意,以下文稿不以“我”字自称。
天下,名志刚者众,姓名赵志刚者亦众。然,余仅识京城天坛医院的这位主任药师、堂堂首
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导。其执着、信念、厚道时不时流连余之笔端,记之以日,经常反复翻看揣
摩。余观其言行十数载,试图走入他的内心世界,思考他的作为轨迹,诠释眼前药学现象,如史
老师对地坛那般亲切、热络、欢情。
赵兄,生于湘楚之野。积贫之苦,尝在寸心。是以为学,固求上进。终成于京师、成于药
学。药学虽非显学,却需较高心智。兄面相乍识欠俊朗,非高大,亦少修边幅,西装往往不成套
路,罕见熨烫。一日见其着一件既非中装又非西装之立领上装,显然量身定制,以这一新装出
现在庄重的讲台上,余于台下心中甚为惊愕,几位朋友,相视不笑,心照不宣,欲说无语。然则
赵兄心地阳光,和善亲切,行走以摆动双臂带动步履,落落大方,治学为人高高在上,故而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