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5年1期
P. 8

2025 年 2 月 第 1 期                夏也:那些P>0.05和P≤0.05的段子——也读《仿制药的真相》                              3






































              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有保证吗?集采药品大幅降价,企业还有钱创新吗?……其中有两位

              出镜药学专家我们相互认识,也比较熟悉甚至要好。北京医院的胡教授是我的老朋友,其身居

              国际名院就说明我们在专业上相差不止两条街。他对媒体的解答是我 40 多年前在《药剂学》

              教科书上所没有学到的。新知之旅,次于晚途,我补上了一堂药剂学新进展的课目。多谢老

              兄!另一位是宣武医院的张教授,她的回答源于一项类似软科学研究,应该说就是为了回应今

              天的硬道理而来,并且如愿以偿,还真是派上了大用场。她用数据、大数据、数理统计数据说

              话,使人们心服口服,极具专业水准。
                   我不止一次说过除药学之外,我非常爱好数学。前者是饭碗,后者是兴趣,而且是一个人

              的勾当,悄然游走在数字幻方,如痴如梦,忘却烦恼,天地在我,旁若无人。我的最初研究成果

              是与现在的澳门大学李绍平博士合作,发表了两段计算机程序,关于药品的灰色系统分类和失

              效期报警,按现在梁文锋的 Deepseek 说法就是开放源代码。这事过去 30 多年,那时我还对贝

              叶斯统计、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着迷,居然写出一份质疑 P>0.05 的论文。那是读了一篇很是有

              名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之后的述评。因为作者使用了假设检验,给出某药在抗感染

              上与青霉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即 P>0.05,我感觉设计有误,有悖常识。因为籍籍无名,不知深

              浅,更可能我的错误,被拒稿。那年那岁年轻气盛,携文稿请教当时的安徽皖南医学院孙瑞元

              教授审核,他是数理医药学方面的名宿,从不居高临下,时常邀请我们学生抽烟。先生说:学术
              之见,科学问题,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彼时我想过署上他的大名作为通讯作者,也许就能发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