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中国药房》网络版(科普刊)2024年4期
P. 11

2024 年 8 月 第 4 期                               夏也:李老师和王老师——药学名人散记                              7

                   我先说说李老师,也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玉珍教授。她可能并没有反身自顾,了然

              自己的善良和宽容所拥有的光——这是我眼中的李老师的印象。当然她更不是为了胜算,是

              自然而然的,是岁月和知性使然的。李姓在中国,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大姓。李老师最为坚决

              反对我去写涉及到她的学术、她的见识、她的勇气、她的美好,但又最为坚定地赞赏我的所有

              文字。

                   这看上去非常矛盾,其实也不。作为学者、老师、长者,她奉行谦谦君子和赏识教育,如行

              云流水,似清风明月,在润物无声。最近,也就是前天她告诉我:年近八十,除了买点吃的,不想

              再买其他任何东西,只愿更多地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非常现实,她 80 年代初

              即赴美国留学临床药学,数十年的时光都在为药学奔波。她担任紫禁城国际药师大会主席已

              经十六届,每次都是她上台致开幕词。每次都是裙装,优雅得体,落落大方,文辞斐然,声线难

              忘……面对 30 多国家参与的国际学术大会,这是具有典型中国的气派和名片。每当此时,台

              下的我就会想起承担中国外交重任的傅莹先生,她们用知识、智慧和美好各擅胜场。就是在这

              个会上十多年来我一步一步地走近了她。

                   有一年,大约是 2013年 9月,我受邀到西安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并演讲人文药学。西安是十


              三朝古都,是个大码头,就医院药学而言,由西京医院文爱东教授镇守,学问高深,演讲堪比其
              校长樊代明院士,听众云集,场场爆棚,活灵活现,真假难辨。所以到他的地盘去讲些什么是有


              点发怵的,因李老师推荐我难得有一次混得一点名头的追求功名机会。
                   最终选题:诗意药学——一段诗与药的旧事新说。试图阐述诗与药的美好,说了方文山的


             《菊花台》,谈了薛保勤的《送你一个长安》,也诌了我的一首《九月九·问月》:

                                                        又 约 重 阳约 重 阳
                                                        又
                                                    昨 夜 谁 说 秋 凉
                                                    三 百 六 十 五 夜

                                                    今 宵 独 立 远 望

                                                    明 月 渐 隐 西 楼

                                                    相 伴 浅 浅 星 光

                                                    欲 问 万 里 月 色

                                                    为 何 夜 寻 重 阳

                   讲得怎样,效果如何?我自己包括李老师肯定没印象了。倒是后面的行程使我们永难

              忘怀。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