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心”,赢取他们的“信”

——浅谈对肿瘤患者药学服务的思考和体会 贺小艳

三年前的一天上午,我去病区查房,这是我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后的第一天去临床。由于进修,中间有大约一年时间没有在自己医院临床工作了,查房的时候科主任一边与病人交流,一边向病人介绍说:“这是临床药师,有什么用药问题可以咨询她”。当走到45号病床吴某的时候,等医生问完他的情况,准备走时,他张了张嘴巴,我感觉他有话要说,便走过去问:“您是有事情要说吗?”他说:“是的,我就是要给你说。”我还以为他要咨询用药的问题,快速在脑子把他用的药过了一遍,再次认真观察了一下他的临床症状。这回他开口了:“每次去你们药房拿麻药,都要问这样,问那样,我都不敢去拿药了”,说完很沮丧的样子。我赶紧接上他的话说:“您不着急,慢慢把您的情况说一下……”

原来这是一位肺癌伴多发转移的患者,既往已行了多个周期的化疗,中间亦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但都已对症处理,不影响继续治疗。现在困扰他的就是疼痛问题,目前通过滴定以及剂量的调整,他的镇痛药物剂量已经用到“吗啡缓释片 900 mg q12 h”,去门诊药房取药时,由于使用剂量大,门诊药房的药师都会多问几句,多嘱咐几声,本来是好意,结果他误以为是对他用药的质疑。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首先安慰他,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再向他解释了药师这是出于安全用药的考虑,让他放心,并向他讲述了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可选的其他方案,他表示可以理解药师的做法,看到他心情好起来了,我才离开。从临床回来,我立即与门诊药房的药师沟通了这位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商量了以后对这些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情况的处理措施。这个患者的情况,时常在我脑海再现,它让我不断地思考……

药学服务是临床医疗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作为药师体现自身专业价值、彰显自身在医疗团队中作用的重要工作。作为一名抗肿瘤药物专业的临床药师,接触最多的也是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我在这里浅谈一下对肿瘤患者药学服务的思考和体会:

要用心——既要兼顾专业技术,也要关注患者心理

专业技术是药师工作的基础,我们调剂药师每天做着处方审核、用药交待,临床药师做着患者用药管理,重点患者监护以及用药教育等工作,但有时我们工作的付出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不一定一致。究其原因,我们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做着各种类型的药学服务,但有时常常忽略了服务对象的需求,或者说我们只是满足患者行为上的需求,往往对他们的心理关注甚少。

肿瘤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般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从一开始不承认自己得了肿瘤,否认自己的病——“否认期”,到对自己所患这种疾病感到愤怒、情绪暴躁——“愤怒期”,慢慢通过医务人员的沟通、疏导,家人的安慰,可以接受得病的事实——“协议期”,再到对自己得病表现出极度伤感,可能会考虑后事——“忧郁期”,最后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接受期”。虽然从心理学上分析,患者最后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接受,表现出来平静,甚至部分患者还比较乐观,但据我观察,肿瘤患者不管处于哪个期,对于周围一切的变化或者他认为异常的行为或事物都异常敏感。就像开头说的患者,对药师的工作就出现了理解偏差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临床药师,在临床要善于发现这些患者的情绪。不仅要进行专业上的监护,还要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关护。就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在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我想,我们抗肿瘤临床药师在“帮助”和“安慰”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一些。

要关心——既要重视关键点把控,更要关注细节落实

目前,我们临床药师人数有限,在临床工作主要以重点患者监护为主。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在监护的时候会列出重点监护的关键点,在工作中,如查房、用药教育等,都会反复与患者沟通提醒患者注意,但有时往往会忽略细节的落实,让我们的监护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患者王某,右肺腺癌伴肝转移,目前正在口服“厄洛替尼 150 mg qd”,出院用药教育交待他“空腹服用(吃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每天固定时间服用”,但在随访时发现他并没有按照用药交待服用,甚至还有漏服的现象。像这样的例子可能在临床举不胜举,这些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负效应,但因不遵医嘱引发严重后果的例子在临床也并不罕见。这些都值得我们临床药师思考和关注,如果把这些关键点做好了,多关心一些细节的落实,或者说能采取了一些有力的、针对性的措施保障这些细节的落实,可能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

要真心——既要注重服务形式创新,更要心系患者的真实需求

近年来,大家非常重视服务创新,特别是服务形式的创新,这些创新最关键的支持手段之一就是信息化,有部分医院实行无纸化办公,用药交待、用药教育等一些资料都会通过公众号或者APP发送患者,这个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患者覆盖面。但肿瘤患者主要群体还是老年人,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很多患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使用的通讯设备不满足这些要求,子女又不住在一起,因此,我认为药学服务还是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服务形式,真正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服务。同时,在临床上还发现很多老年肿瘤患者,更希望有人与他交谈,愿意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些患者采用面对面地服务可能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因此,我们药学服务对象是“人”,人就会有各种需求,也会有各种情感、情绪。对于肿瘤患者更甚,我们在服务的时候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要重视细节的落实,认真揣摩“以患者为中心”的真正内涵,慢慢践行。我想只有我们多用一些“心”,终将会赢得他们多一份的“信”!

作者简介

贺小艳 硕士研究生,主管药师,执业药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抗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师,重庆市优秀临床药师。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