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你用对了吗?
——药师告诉你药物正确的使用时间和方法郑 君,程万清
目前,我国人口逐步趋于老年化,五六十年代的老年人普遍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对新鲜事物接收慢,对身体健康不是很看重,用药存在误区,如:(1)记性不好,服药具有随意性,比如有些药物需要一天服用两次,他们可能服用一次或两次以上,出现漏服或多服现象,没按医师或药师嘱咐服药;(2)有些老年人服药过程中感觉症状消失后就马上不再服用药物,没有按照药物的疗程服用;(3)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用药品种会多达3到5种或以上,用药的时机不对……近年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以药品供应为主调整为以药学服务为主,药学服务(Pharmacetical care)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相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药品调剂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按照处方调配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药品,为了达到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药师在交待患者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时,应严格遵循药理学研究和药物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动态周期变化以及机体昼夜节律性等特点,结合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服药更要讲究择时原则,就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药师调剂药品时一定要祥细交待药物正确的使用时间!下文列举了部分常见药物正确的使用时间。

1 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因人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高峰在早晨7:00-8:00,清晨服用可避免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抑制作用,对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
2 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拉西地平、氯沙坦、缬沙坦、索他洛尔、复方降压片等,根据人体昼夜节律的变化,血压在早晨与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为了有效控制血压,长效降压药宜在早晨7:00左右服用,短效降压药需在下午4:00再服用一次。
3 抗抑郁药:抑郁症为晨重晚轻[1],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抑郁的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晨重晚轻。
4 驱虫药:如枸橼酸哌嗪片等,晨服可迅速进入肠道,并保持高浓度。
5 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晨服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4~5 h致泻。
6 利尿药:如呋塞米,为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
7 左甲状腺素:易受食物中钙铁等金属离子影响,应在晨起空腹时服用全天剂量。
1 止泻药:如鞣酸蛋白,餐前服,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在肠内经胰蛋白酶分解,缓慢释放出鞣酸,使肠内黏膜表层内的蛋白质凝固沉淀,形成一层保护膜而减轻刺激,降低炎症,减少蠕动,起到收敛与止泻作用。药用炭饭前服,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
2 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等,餐前服可充分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3 苦味药:如龙胆、大黄等,宜于饭前10 min左右服,可增加食欲与胃液分泌。
4 促进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宜于餐前服用,以利于促进胃蠕动与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5 降血糖药: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小剂量在餐前服用疗效高,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短。格列美脲片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是完全的,口服给药后大约2.5 h达最大血清浓度,分布容积非常低,高蛋白结合(99%),低清除率(大约48 ml/min)。
6 滋补药:如人参、鹿茸等及其他一些对胃无刺激性的滋补药等,于餐前服用吸收快。
7 抗生素:为了快速显效与减少干扰、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与食物同用可延迟吸收。
8 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因活菌不耐酸,宜餐前30 min服用,以避免就餐时刺激胃酸分泌使酸性增加而灭活菌体,也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服。

1 助消化药:如乳酶生、酵胰酶、淀粉酶等,宜餐中服用,既与食物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又避免被胃液中的胃酸破坏。
2 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餐后0.5~1 h或餐中服用、阿卡波糖就餐时随第一、二口食物给药、伏格列波糖等,宜餐中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 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等,灰黄霉素难溶于水,与脂肪餐同服后,可促进胆汁分泌,促使微粒型粉末溶解,便于吸收,可提高血浆浓度近2倍。
4 非甾体抗炎药:如舒林酸、吡罗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等。舒林酸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的作用更持久。吡罗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
5 治疗胆结石与胆囊炎药:如熊去氧胆酸等,于早、晚进餐时服用,控制胆酸鹅脱氧胆酸的量,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1 刺激性药物: 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吲哚美辛、布洛芬、盐酸奎宁、硫酸亚铁、金属氯化物(如碘化钾、氯化铵、溴化钠等)、呋喃丙胺、亚砷酸钾溶液、醋酸钠、多西环素、黄连素等,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2 水溶性维生素:如核黄素(维生素B2)等,空腹食用后会被快速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之后通过肾脏功能等排出体外,使药物得不到充分运用,饭后服用以利于吸收。
3 其他:如呋喃妥因、普奈洛尔、苯妥英钠、螺内酯、氢氯噻嗪等,以利于吸收。
1 催眠药:各种催眠药的起效时间有快、慢之分,水合氯醛、咪达唑仑、司可巴比妥、艾司唑仑、异戊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苯巴比妥、分别约在服后10、15、20、25、30、45或60min起效,失眠者可择时选用,服用后安然入睡。
2 平喘药:如沙丁胺醇、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哮喘多在凌晨发生,睡前服用沙丁胺醇、氨茶碱、二羟丙茶碱止喘效果更好。
3 降血脂药: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提倡睡前服用,因肝脏合成脂肪的峰期多在夜间,睡前服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4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特非那定、赛庚啶、酮替芬等,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与注意力不集中,睡前服用较安全且有助于睡眠。
5 缓泻药:如酚酞、比沙可啶(缓泻作用迟缓)、液状石蜡等服用后约12 h排便,于次日晨起泻下。
嚼碎服用的药物
1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胃舒平、氢氧化铝、硫糖铝、铝碳酸镁、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适于胃痛发作时或饭前半小时嚼碎服用,药物经咀嚼后分散成微小颗粒,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促进溃疡的黏膜尽快恢复。
2 助消化的药物:如干酵母,也叫食母生,是最常用的助消化药物。因其含有黏性物质较多,如不嚼碎易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影响药品的作用。 嚼碎服用有利于在消化道的吸收。
3 硝苯地平、硝酸甘油片等,在心绞痛发作时,嚼碎后可使药物迅速起效而发挥作用以迅速缓解症状。
4 咀嚼片,如铝镁加咀嚼片、阿卡波糖咀嚼片等,咀嚼片更需要咀嚼细碎后而发挥作用。
1 助消化药:胰酶口服时不宜嚼碎,应整片吞下,以免药粉残留在口腔内,发生严重的口腔溃疡。
2 肠溶片:因许多药物在胃液的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另外有些药物只在小肠中能吸收,如果把肠溶片嚼碎服用,就失去了剂型对药物的保护意义。
3 缓释片(胶囊):缓释片就是在普通药片外层包有一层半透膜,胃液可通过半透膜进入片内溶解部分药物,形成一定渗透压,使药物溶液通过膜上的微孔在一定时间内非恒速缓慢释放,若嚼碎服用,则破坏了半透膜,不能起到缓慢释放的作用。
4 控释片(胶囊):控释剂型就是药物用优质的药用辅料制成的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药物剂型,若嚼碎后将起不到恒速与减少用药次数的效果。
1 助消化药:如胃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酶生、酵母片、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活性蛋白质或益生细菌,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2 维生素类药:如维生素C 、维生素B1 、 维生素B2 ,因部分维生素类药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3 止咳糖浆类药:此类糖浆为复方制剂,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一种保护“薄膜”而影响疗效。
1 平喘药: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碱、二羟基茶碱等,由于其可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易致脱水、同时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较低,因此宜多喝开水以适量补充体液。
2 利胆药:如苯丙醇、曲匹布通、羟甲香豆素、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能促进胆汁分泌与排出,机械的冲洗胆道,有助于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与少量结石排出,但有些利胆药可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与腹泻,因此应尽量多喝水,以免腹泻与脱水。
3 抗尿结石药:排石汤、排石冲剂、消石素等,多喝水可冲洗尿道,稀释尿液并降低尿中盐类的浓度,减少尿盐沉淀机会。
4 双磷酸盐:阿仑瞵酸钠、帕曲膦酸钠、氯曲膦酸钠等,双磷酸盐在治疗高钙血症时,可致电解质紊乱与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体液,使每日尿量达2000 ml以上。
5 抗痛风药:如丙磺舒、别嘌醇等,应用排尿酸药治疗痛风时应多饮水,使每日尿量达2000 ml 以上,同时碱化尿液,使pH保持在6以上,以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结石。
6 电解质:口服补液盐(ORS)等,多喝水(至少1000 ml)可补充钠、钾离子及体液,调节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防止急性腹泻或大量水分丢失所致的体内脱水。
7 抗感染药物:如磺胺类药(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酶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因磺胺类药主要经肾排泄,易形成结晶使尿路刺激与阻塞,大量饮水可碱化尿液,使结晶溶解而排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的毒性大,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故宜多喝水以稀释并加速药物排泄。
1 强心剂:心衰患者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部分强心药物若喝牛奶,容易产生中毒反应,甚至发生意外。因为牛奶中含的钙能增强强心苷的毒性。
2 降压药:严重高血压病人使用优降宁等降压药与牛奶或奶制品相遇,可引起血压骤升,患者血压会持续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
3 含钙、锌制剂: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与乳酸钙(钙中钙、新盖中盖)、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钙、锌制剂形成凝块,不仅影响吸收,使血药浓度降低,还会加重胃肠负担。
4 抗菌药:牛奶中的无机金属离子可与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部分抗菌药结合形成螯合剂,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作用进而影响疗效。部分抗菌药若与牛乳或奶酪合用,会降低血浆药物浓度,其比白开水送服的血药浓度至少要低50%。
5 抗抑郁药:牛奶不能与抗抑郁药物中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酪胺,当这些酶被抑制时,酪胺就会大量蓄积,引起血压骤升,心率紊乱,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
6 胃黏膜保护药:复方氢氧化铝片、硫糖铝片、复方铝碳酸铋、胶体果胶铋或胃三联、碱式碳酸铋等含铝、铋制剂形成凝块,不仅影响吸收,会降低本药疗效,还会加重胃肠负担。
7 抗酸药:碳酸氢钠、碳酸钙等部分抗酸药与牛奶同服可导致乳-碱综合症,表现为高钙血症、碱中毒及肾功能不全。
药学服务在日常调配发药工作中,药师应做到交待患者正确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达到药物不仅在体内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尤其老年人)明白对获得理想治疗效果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崔青,候钢,孙静等.抑郁症晨重夕轻特征与生物学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