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诱因、预防及治疗

张旭

恶性肿瘤是机体组织细胞因失去正常调控,过度增殖而形成的常可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至远处的新组织。增殖是体内所有细胞都具备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但恶性肿瘤细胞呈无限增殖趋势,并不同程度地失去原来细胞固有的形态和功能(分化障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称为肉瘤。习惯上把所有的恶性肿瘤称为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性慢性病。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城市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为26.11%,居于城市居民死亡病因首位,农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为23.07%,为农村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其比例仅次于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除此之外,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恶性肿瘤治疗费用高昂、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易产生耐药性等因素给恶性肿瘤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如何清除辨别恶性肿瘤的诱因、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是我们每个健康人都应该了解的重要内容;寻找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经济可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是每一位药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恶性肿瘤的诱因

2019年,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在线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男性发病率第一、二位分别为肺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率第一位为乳腺癌,其中在发达国家女性结直肠癌排名第二,在发展中国家女性宫颈癌排名第二。 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死亡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在所有人群中,60~64岁的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最多。

其中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主要为不良的饮食习惯、肥胖、不良的起居习惯、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原因引起的雌激素分泌紊乱,从未生育过或头胎年龄超过30岁,或胸部受到高剂量辐射等;肺癌的主要诱因与抽烟、被动抽烟、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还有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染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食物如大米中)、水污染以及酒精性肝硬化(主要为过量饮酒所引起)等;胃癌的主要诱因为饮食不当(喜食腌制或熏制食品、饮食不规律、酗酒、精神紧张等);食管癌的诱因除饮食不当之外,食管局部损伤也是其主要诱因之一,如食用温度过高的食物或进食过快、食用粗硬的食物导致的食管黏膜膜损伤等。

恶性肿瘤的预防

恶性肿瘤为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恶性肿瘤给家庭及患者带来的巨大精神、经济压力,以及晚期患者低下的生存质量,都导致了现代人“闻癌色变”。因此,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尽可能避开恶性肿瘤诱因,从源头处预防恶性肿瘤。(1)加强健康教育,科普防癌知识。积极参加正规医疗机构举办的关于宣传恶性肿瘤相关知识的活动,包括恶性肿瘤的诱因、恶性肿瘤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等,树立对恶性肿瘤疾病正确的认识;(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坚持适度运动,早睡早起,饮食均衡清淡等;(3)对于暴露于高致癌因素环境的从业者,尽量减少职业暴露,加强劳动保护,定期体检,积极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4)对于无症状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如免疫力低下人群,有家族病史人群,30岁以上妇女,有性生活妇女等),应加强自检或筛查,定期体检等。

恶性肿瘤的治疗

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有很多种,其性质类型各异、累及的组织和器官不同、病期不同、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所谓综合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等情况,综合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介入治疗、微波治疗等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由于恶性肿瘤本质上来讲是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出现的肿块,因此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最直接的、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体质较好、没有转移、肿瘤范围局限的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生活质量较高;对于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患者,手术切除部分肿瘤的做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为以后的放、化疗或其他治疗奠定基础;对于需要深部的内脏肿物,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获得病理学检查标本,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立即实行治疗性手术。

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种类较多且发展迅速。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主要分为细胞毒类和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两大类。细胞毒类药物即传统的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如抗代谢药(如环磷酰胺、顺铂等)和抗微管蛋白药(如长春碱类、紫杉醇类等)等,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是一类发展迅速的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该类药物主要以肿瘤分子病理过程的关键调控分子为靶点,如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物(如雌激素类、雄激素类等)和分子靶向药物等。因为有些药品合并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化学疗法常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做“综合化学疗法”,大多数病患的化疗都是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放射治疗:也称放疗、辐射疗法,是使用辐射线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放射治疗可经由体外放射治疗或体内接近放射治疗。由于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都较正常细胞快,借由辐射线破坏细胞的遗传物质,可阻止细胞生长或分裂,进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不过放射治疗的效果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内。放射治疗的目标则是要尽可能的破坏所有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邻近健康组织的影响。虽然辐射线照射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造成损伤,但大多数正常细胞可从放射治疗的伤害中恢复。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从90年代后期开始在治疗某些类型癌症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与化疗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癌症,但是副作用与化疗相较之下减少许多。在目前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这项治疗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异性对抗癌细胞的不正常或失调蛋白质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但耐药基因的出现是目前阻碍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障碍。

除以上治疗方法之外,关于癌症的疗法还有免疫疗法、中医药治疗、基因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

作者简介

张旭 笔名冰片,女,汉族,生于1993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药理学硕士。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