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执业药师挂证问题

康 震

执业药师挂证的问题似乎是药品零售行业内心照不宣的一种潜规则。从国家局到省市地区几年来一直在严打执业药师挂证问题。但是效果不明显。药店与药监局在解决执业药师挂证问题上总是表现出猫抓老鼠的游戏现象。

自从今年315被CCTV央视媒体曝光后,这件事终于爆发了,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在3月17日第一时间再次发出通知整治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这一通知终于惊醒医药行业的利益各方,各种声音紧接而来,很多声音表示赞同和支持了药监局的通知,但是反对的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有关执业药师“不够用、不好用、不真用”的原因堆积成山。这让我们研究药师职业的学者来看,所有的声音都有其真实的原因存在。

不得不说,目前客观存在的状况和原因应该引起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管理部门的深刻反思和政策的改良,才能真正解决执业药师队伍在药品零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维护消费者用药安全的民生问题。

截至到2018年底,全国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总人数累计达到103万人。 2019年2月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475073人,平均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3.4人。注册于社会药房的执业药师425212人,占注册总数的89.4%,注册于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的执业药师分别为34670、3807、10999人。2018年底全国药店的总数已经接近50万家。从数据看103万拥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人数已经足够满足开店的数量,但为何还说招不到执业药师呢?我倒想问一句:按照GSP认证要求,开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开店经过认证后,为何还出现没有执业药师在岗的现象呢?是监管的问题还是执业药师被解雇了,还是单纯只是找一个挂证的执业药师来认证、欺骗了药监局呢?这是需要思考的。

当然103万通过执业药师资格的人不单纯在社会药房,而分布在医药行业的各种单位和企业,尤其医疗机构的药师。由于医改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和医药分业的要求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药店配备执业药师等因素大大提高了执业药师的需求量,促进了更多的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人积极参与执业药师资格的考试。因此,要求在医疗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拥有执业药师资格的药学技术人员到药店注册执业几乎难于做到,除了薪酬、学术氛围、社会形象外,药店的过度商业环境(单纯商店性质而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或公共医疗的角色)和执业药师在药店变成营业员,是难于进入希望通过药学服务证明自身专业价值的执业药师法眼的原因。其次执业药师在药店工作的薪酬都是来自药品的销售业绩(药师的绩效主要依靠药品的销售提成),而不是服务费用(国外普遍采用的处方调剂费、处方审核费和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费、患者教育费)。

然而,零售商店的特征是便利性、流动性、冲动性和现金流,而药店完全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目前的现状只有便利性,其他特征都不具备,更不可能有冲动消费。因为OTC药品的销售与自我药疗有关,OTC药品只针对轻微疾病,发病率不高,不具备流动性也就没有现金流,药店只有治疗慢病的处方药具备流动性和现金流特征,但是目前处方缺失是药店经营的最大问题。所以,药店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只能通过唯一的方式,进行药品和保健食品促销来吸引其他门店的顾客前来消费,这种依靠价格和冲动消费的商业模式恰恰完全背离了执业药师监护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以及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初衷。

此外,药店经营不善或商品流动性差体现出现金流不足也是无法支撑聘用执业药师的费用。这也就是造成执业药师不够用、不真用的主要原因。而国际上药店和药师的执业行为不仅受到严格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管制,一旦违法直接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成本极高。当然,执业药师的服务也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费用补贴,因为,执业药师向患者提供的药学监护直接起到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的作用,既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满足医保的财政需求。

执业药师不好用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药学教育问题。近三十年来,医药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重视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忽视了药品的使用管理。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医药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偏向药品的研究、生产和商务的课程内容以及实验技能和销售技能,却忽视了培养临床需求的药师,而国外药学院校的发展重点在于培养药师职业。因此,我们自然缺失了培养真正药师的人才根基。尽管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从2013年起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及时调整方向和考试大纲,尽力满足“以用定考”的原则,促进药学教育的改革。但这种180度的转型也给考试出题带了一定的难度,也导致了这几年考试通过率忽高忽低的现象。

此外,几年来业界持续呼吁提高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准入门槛,也促进了低学历人员和非医药专业人员伪造和购买相关学历,考试造假和作弊现象年年出现。各种民间培训辅导机构的协助和诱导通过率也造成了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剧增的现象,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此外,GSP认证要求执业药师的主要责任是管理药品质量,而不是管理患者用药的质量。因此,对于老一辈的执业药师来说,其工作重心在药品质量的管理,基本没有服务患者的经验,仅仅起到满足GSP认证的需求以及应对药监局的检查,也无法在提升药师临床技能方面下功夫。

目前社会药店尽管也重视专业的培训,但核心的方向是协助培养店长和店员的销售能力,对于执业药师的培养并非是重点。即使这些年连锁药店和工业企业开始重视开展慢病管理,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培训,但由于服务都是免费,不管是厂家还是药店,核心的绩效要求依然是提高处方药的销售量。执业药师想投入到慢病管理服务也很难达成,服务中总要考虑药品的销售业绩问题。这也就是造成执业药师不好用的核心原因。

作者简介

康震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顾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专家委员,北京药师协会常务理事,美国药师协会授权MTM培训讲师。现从事药师职业、社区药学、临床药学、药学教育、药事管理等研究。主译《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审校《美国药师协会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教材,编著《像医生一样思考》和《常见疾病谱用药速查速用手册》。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