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的怀想

米兰

潇潇雨已停,午间是安谧的,提笔落下这段文字,记忆秋的学习之路——中药鉴定之学!

走进本草鉴定的书里,宛如走进一幅优美的画里,无论是那些摇曳生姿的草木精灵,还是坚硬安静的矿石,都是那样的绚烂,将我深深吸引。

赭石一面密布着“钉头”,一面又对应密布着大小一致的凹窝,周身满满的暗棕红色(或灰黑色),它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夜华君吗?以一身深衣掩盖着千年来起起落落的伤痕……

紧握硫磺放在耳边倾听,爆裂声微微的传来,把它燃烧熔融,升起了蓝色的火焰,刺激性的臭味发散开来;将着了深红衣或橙红衣的雄黄燃烧即熔融成了红紫色的液体,白色火焰闪现,黄白色的烟里带着强烈的蒜臭气;鲜红的朱砂、亮丽淡黄的自然铜、色白透明的芒硝、绢丝光泽的白色石膏、还有那微微一笑就倾城的炉甘石:灰白的面孔微笑间便淡红一片,偏偏还生了数个酒窝(蜂窝)惹人醉……它们静默不动,却带来千年的故事,让我欣赏,引我探究。

感谢那些热衷于“长生不老”之想的古人,一心炼丹炼不老神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神丹没炼成,却研得些矿物之药用:云母、雄黄、滑石……窃以为那位阁皂山仙主葛玄亦有炼制不老仙药。

掬一捧海金沙,不经意间,凉凉滑滑的它便从指缝中溜走了,时光易逝就是这个样子的吧,体轻若无的它浮于水,受热便沉没下去,燃烧会爆鸣,带着明亮的光焰,宣告着无论沧海桑田,它还是最初的样子!

青黛一袭蓝衣而来,漂行碧波荡漾间,风起飞扬,微微的草腥气送入鼻来,优雅的青黛不总是温柔的,但她发火时总会升起长长的紫红色烟雾,大约是为了遮掩怒容。

蒲黄,那个小时候常常折了玩耍的黄黄的小“棒槌”,采于夏天,集了它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碾轧,筛取花粉止血活血之用。蒲黄水中生,不输海金沙、青黛,一身漂浮水面的好功夫,只是它的性格有点粘人,滑腻腻的,附在指间,细细的粉染黄了皮肤,但我是喜欢它这个样子的。

牛黄也粘人:用清水调和后,涂上指甲,指甲便黄了。牛黄是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生于胆囊:称蛋黄/胆黄;生于胆管:管黄;生于肝:肝黄。蛋黄与众不同,有一身昂贵的“乌金衣”——黑色发亮,皱的地方像“龟背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金黄色的断面看得见细密的同心层纹。

出生清凉世家的冰片晶莹透明,辛凉的气息夹着清香气,如有一天冰片周身围绕浓浓烟气的时候就是它发火了,时不时发出的光焰,表示它怒气未消。

何首乌(皮部)“云锦状花纹”;防风、甘草、黄芪“菊花心”;桔梗、黄芪、板蓝根“金井玉栏”;大血藤、防己“车轮纹”;鬼脸绿升麻;车前子“开眼”(其种脐部位白色凹下的小点形如一只眼睛睁开状);乌梅酸酸的;穿心莲极苦的;海藻咸咸的;枸杞、甘草甜甜的……读着、感受着这样美的本草,我的心便欢喜起来。商陆的“罗盘纹”总让我联想是否与指引方向有关,其实那是它的年轮吧。一些本草爱好在身上点“痣”:茅苍术的“朱砂点”(具大型油室)、麻黄的“朱砂心”(切面)、大黄的“星点”(根茎髓部)、人参西洋参三七的黄色小点(皮部树脂道);鸡血藤用眉笔画花了额头:一圈皮部(分泌有红棕色至黑棕色树脂状分泌物)一圈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密密的导管孔),一圈一圈的轮回、相间排列,画出了数个同心环(椭圆形),可能是技巧不好而画偏(偏心性半圆,髓部偏向一侧)但只要它觉得美与愉悦,这样也可以啊!

斑蝥有毒,毒(斑蝥素)在胸腹部含量最高。南方大斑蝥长的很美,大大的复眼1对,触角1对,头和口器向下垂着,背上生有1对鞘翅,翅下2片内翅,棕褐色、透明薄膜状,清晨的露水打湿了翅膀,可以捉到它!鲁迅的“三味书屋”有它的身影:一身(背及胸腹部)乌黑,3条黄色或棕黄色横纹点缀着,娇小而俏丽,它胸部有足3对,逃跑时会释放特异的臭气,这美丽的芫青科生物轻易莫要惹哦!不知黄黑小斑蝥与南方大斑蝥相比是否更加美丽?我不晓得,我没有见过黄黑小斑蝥,此是我一个小小的遗憾,哪一天能见到它呢?

本草不都是芳香可人的,白鲜皮“羊膻气”、阿魏“蒜臭气”、蕲蛇乌梢蛇“腥气”就让人一闻难忘。本草也不总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山涧草木,风过摇曳”,有一些甚至是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鼯鼠科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蚕沙(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干燥粪便)、夜明砂(蝙蝠科动物蝙蝠的干燥粪便)等等。

本草里的生灵们往昔可能生活在大野幽谷、深山泽畔,也可能就长在田边枝头,它们受过雨打霜浸、雪洗风拂,高天之上的太阳和滋阴肥厚的土地赋予了它们生命。林林总总的本草是美的也是有趣的,更是博大精深的,就像说到“二杠”“三岔”“单门”“莲花”“捻头”……你分的清这些鹿的鹿茸的分叉到底是梅花鹿、东北马鹿还是西北马鹿的呢?真的是“犄角渐欲迷人眼,浅草已能没鹿蹄”。不是只有美丽的鹿分不清,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寻得门路分辨,不禁惘然。

师曾语重心长的讲及中药工作者的基本功:就是应用经验鉴别、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包括眼看、鼻闻、手摸、口尝和入水、入火六种方法,中药鉴定学的深刻内涵,即鉴中药之来源与中药之“真、伪、优、劣”,终为中医临床服务,深感如是。感谢吾师之教导,自当努力!

记学之路暂至于此,文拙不足以道本草之美,才疏学浅不足以分辨清晰万千,学习之路一直在,亦一直在路上学习。

作者简介

米兰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学术传承人,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西院区药剂科药师。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