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之国老——甘草

木子

甘草是药之国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又名国老、美草、蜜甘、粉草、甜根子、棒草等。对于甘草“国老”一名的由来,古人云:“诸药中以甘草为君,功能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号。”梅尧臣《赞甘草》诗云:“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本草纲目》曰:“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张景岳《本草正》记载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服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功效为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咳嗽气喘、腹部或四肢拘挛疼痛、药食中毒等。甘草生用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如单用生甘草水煎,分数次服用,可以解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以及润肺止咳作用。一般宜煎服1.5-9克,或入丸、散。 甘草虽然应用配伍广泛,但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言“藻戟芫遂俱战草”,即甘草不宜与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同用。对于湿盛中满者,或使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不宜大剂量久服,因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炙甘草配伍党参、白术、茯苓,主治脾气虚弱、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配人参、桂枝、生地黄,治疗气虚血少、脉来结代、心悸、短气,如炙甘草汤;配伍杏仁、贝母、桑叶用于肺热燥咳,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少,难咯或干咳无痰,如桑杏汤;配伍白芍组成芍药甘草汤, 治胃痛、腹痛、四肢拘挛疼痛属肝阴不足者。而生甘草配伍金银花、蒲公英,可用于疮疖肿毒;与桔梗、玄参、麦冬同用组成玄麦甘桔含片,治疗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口鼻干燥;配瓜蒌、黄芩主治咳嗽痰黄而稠属肺热者;配乌贼骨、陈皮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配滑石组成六一散,治疗夏季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利、呕吐、泄泻;配茵陈蒿治疗传染性肝炎属湿热者。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根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有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根茎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甘草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甘肃、新疆等地。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不粗糙,皮孔细而不明显。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壮。

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皂苷、甘草黄苷、甘草素、甘草醇、甘草多糖及7-甲氧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β-谷甾醇、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增强免疫,抗变态反应,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溃疡,抑制胃酸, 保肝利胆,镇咳祛痰,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解毒,抗肿瘤等。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伤风感冒、慢性肝炎、高脂血症、冠心病、肿瘤或配合肿瘤化疗等。

甘草不仅功效甚广,而且味道甘甜,故以下分享几首有关甘草的药膳。

1 甘草饮 原料:甘草10克。制法:以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补脾益气。常服可治疗咽炎。

2 红茶玫瑰粥 原料:甘草、红茶各6克、金银花10克、玫瑰花4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甘草、红茶、金银花、玫瑰花加水适量煎煮,沸后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可调入白糖。功效:补益脾胃。常食能消食化痰,清心明目,尤其适用于急慢性咽炎。

3 甘草蜜粉粥 原料:甘草9克,蜂蜜20克,米粉5克。制法:先用水煎煮甘草,去渣取汁,加入米粉和蜂蜜,煮成稀粥。功效:益气养胃、安蛔和胃。适用于吐涎、脘腹疼痛而脉弱者。

作者简介

木子,中医药爱好者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