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先
—— 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怀想

夏 也

先生者,李时珍也。

所以然者何?明宿儒王世贞大人为《本草纲目》撰序曰:“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李君东璧,出自王世贞大人之谓,李时珍先生是也。后生观之当属敬重至极,时王世贞大人官拜刑部尚书,为明朝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政治家,“后七子”领袖之一。李攀龙大人故后,其独领文坛二十载,坚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极具独立人格和学阀思想。500年后,后生我忝列药学学生有年,以先生遗爱天下之药学知识技术为专业、为饭碗,仰视先生华诞500岁,“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汉·李陵《答苏武书》),感念至深者,当属先生之先。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先生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生于湖北蕲春瓦屑坝,生辰日月不详,专家考证亦多有争议。先生没有留下生日,留下了《本草纲目》[1]。先生祖辈为医之世家,但入士当是父亲的期待。故尔,先生14岁即随父黄州府应试,中得秀才,其后三次赴武昌乡试不第。后人解释先生不热衷于科举,后生以为此乃误说,20岁左右的先生尚不具备选择良相或良医的周遭际遇。倒是屡试不中,增强了先生的意志磨炼,拓展了先生的人生视野,它让您洞见人心最困厄最无助之时,却又让您萌生最宽宏最悲悯的念想。君不见,历史上留芳百世者大多屡试不中,寂寂无名的多是头名状元。所幸的是,当只有一条路径可供选择的时候,先生竟能认定或者说认命,而且是一条道走到底,这才有了那部《本草纲目》。先生最初随父行医,敢为人先,多见奇效,亦是先生之幸运或幸遇。据《蕲州志》记载,先生“远或千里就药于门,愈病多不取值。”说明先生对医者仁术领悟颇深。机会和幸运是为有准备之人降临的,但需要怎样的勤劳和天分才不会错失呢?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形成过三次高峰,第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次是宋元时期,第三高峰就是晚明。即由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四位伟大科学家为代表,分别以《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为标志著作。此时距第一部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已1500余年,唐《千金要方》、宋《证类本草》久见刋刻。先生在行医过程对本草方剂深有研究,发现谬误甚多。譬如,灵芝为《神农本草经》365种药之上品,按五色分为五类,其上记载“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对此先生指证:“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 北京大学药理学林志彬教授,专注灵芝科学探索,以70万字篇幅出版专著《灵芝的现代研究》,现已4版,意在展现灵芝一个相对真实的世界。后生大学同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吉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菌类,获得德国汉堡研究奖学金从事博士后研究,为国际菌类研究专家,出版专著《高等真菌化学》,旨在以现代科学技术解析高等真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发现150多个新化合物。两部著作,现代手段,高端学术,推陈岀新。在我眼中先生400多年前那一句“诚为迂谬”与之同等紧要、同样份量!先生一生近于晚明,程朱理学已显颓势,社会经略有过开放萌动,西学东渐有过短暂风声。东林党人倡导的经世致用的求实学风,崇实黜虚的实证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正孕育社会变局前奏。历史的云卷云舒,现实的忽明忽暗,都为先生您的出场押上重重一注。当然先生不负众望,经历山水跋涉之苦、世事变幻之艰,目的明确,一门心事,毕此功于一役,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创立三界十六部药物归经分类法,夺世界自然科学之先声。自35岁着手编著,至62岁脱稿,潜心27年之久,于1578年完成192万字巨著《本草纲目》。《物种起源》作者、“进化论”创立者、科学巨人达尔文给岀评价:“东方医药巨典,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人类绿色圣经!”

二十年前的1997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原版在美国出版,英文书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这是一部非常特殊的集文学与政治,历史与现实的作品,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万历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平平淡淡的一年,发生一些易为历史学家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先前大事症结,也是构成即将掀起颠覆性动荡的潜流暗涌。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从1573年至1620年,历时48年,为明朝使用最长的年号。在这漫长的48年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统治现象:万历帝大部分时间不上班,即史学家阎崇年教授所谓“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台湾学者柏杨教授称之为“断头政治”。万历帝临终前留下遗诏:“朕以冲龄缵承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长,夫复何憾?......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寮采半空,……” 自此明朝国运江河日下,与国运关联的学者的命运、学术著作的命运当是不祥之运。但是,先生却给出一个完全相左的结果,在大明王朝终将逝去的背影中增加一记永不磨灭的记忆和一座医药科学的丰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先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完成《本草纲目》编著,曾道:“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始于嘉靖壬子,终于万历戊寅,稿凡三易。” 说来何等轻巧,时光已过27载,先生业已62岁,一生最为宝贵的岁月全部倾注此部心血之作。此时,先生没有透露一点如司马光在编就《资治通鉴》时那句:“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之心境, 但也一定感同身受吧,这是古今著书立说者万劫不复的心魔。但,说与不说是有分寸的,说有说的后顾,不说有不说的先知。因为非官方修编,由谁刊刻出版?如何传之于世?都还是问题。在先生阅读的经史百家书目中,一定熟读过晋左思《三都赋》和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左思岀身贫寒庶族且其貌不扬,初《三都赋》草成不为时人所重,直到天下名士皇甫谧为之序后,方“洛阳纸贵”。宋朝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政治家司马光来到这个世界上砸缸只是儿时首秀,后来他还搞岀很多事儿。在他编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自序的开始,说了一句至为重要、至为关键的话:“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随后记叙:“……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通阅旧史,旁采小说,简读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旋又表白:“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如果没有首句,后面纵然梦笔生花都会大打折扣,尽管辞藻华丽,文意逶迤,经国济世。对于这些,我想先生您一定都曾深思熟虑,了然于胸。要使一部科学著作传之于世,在那个年代当然主要还是内容,但与序却有瓜葛,序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牵扯高蹈,操纵低迴,古今中外为序者和求序者都深谙此道。高人如先生,选中当朝高官,文学、史学大家王世贞大人,您一定敬重他不附权贵、倚重气节,不仅不肯屈节交好奸相严嵩,连张居正亦不予附和,纵然贬回原籍,“自是栖息弇山园,身虽退而名益重。”但,求序一途历来艰辛,先生尤甚。明万历八年(1580)为谋求《本草纲目》出版,先生顺水而下,经长江、走武昌、停南京、至太仑拜访弇州山人、文坛泰斗王世贞大人。事有不巧,时值王大人仙师昙阳子升天之际,丧乱期间头绪纷繁,但是先生还是受到相当尊重的接待,“留饮数日”,获赠诗一首:“李叟维肖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玄晏先生序。华阳真隐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何如但附贤郎写,羊角横抟上九天。” 王大人直说戏赠,应答序为,只是要待时日。人生最可怕的就是等待,虽然更可怕的是无所等待。先生此行未能实现“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之初衷,大家自是大家,倒也清风明月,并不气馁,如此际遇似在先生预期之内。只是所赠之诗后世争议颇深,一说并无歹意,一说绝非赞扬,一说戏谑有加……但是先生并不在意,只要出版!只要名序配名著!去路固然不易,命运也许不公。这一去就是十年,好在又几番修约,内容已臻完善。我想这十年先生无时不在思虑序的出路,是何种毅力、耐心支撑您不动声色,默然承受!终于,您顾及双方身份、名望,在成事尚难确定之时做了一次大胆的选择,派出已是县令的长子李建中赴太仑弇山园再拜王世贞大人,请求兑现十载之期、千金之诺。这一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世贞大人终于写下551个字的序文,此时为1590年。没有此序,可能就没有1593年完成刋刻1596年岀版的金陵版《本草纲目》。此刻我想,十年中王世贞大人也会时常想起欠人一序吧。这十年,双方都会多有牵挂,双方也许看得清也许看不清序的真正作用,然而正是这十年,或许是本草学带给世界记忆的一场命运等待中唯一转机。在序中王大人对李先生不吝赞誉之词:“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合究竟,真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足够了,这在这位清高的文坛泰斗所有文字中,仅见。序后不久王世贞大人于当年辞世,嗣后,先生西去,您们都没有见到《本草纲目》岀版。

医药双圣,白云依旧青山儿辈坐穿木榻;一书大观,绿野从新本草春风吹动关山。先生的另一部大著《濒湖医案》虽已亡佚,不见传本,但在《本草纲目》中多有引证,可觅踪影。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尊奉易水学派,辨证遣方、临证化裁。或曰:“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先生尚有一部歌赋体《濒湖脉学》存世。史上名医不为本草学家者众,后人评说先生医药双圣,名至实归。现时祖国大陆有近50万药师都曾研习先生《本草纲目》,都不会忘记在那个与外部世界几近隔绝的明朝,先生脱离茫茫宦海,挈妇将雏,带领四个儿子和四位孙子,举全家之力编书济世,决心之巨非常人所能为之。民间传说:一次先生离家采药日久,夫人写了一封别致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先生回复:“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赠也。” 其实,先生对人类相赠非金可比,世界对您的景仰亦至尊至贵。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长廊镶嵌先生的影像,新加坡虎豹公园耸立先生的雕像,《本草纲目》多种木刻版本为世界著名博物馆收藏。2011年5月26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8年4月人民卫生岀版社隆重岀版王剑和梅全喜教授主编的《李时珍《本草纲目》500年大事年谱》[2]。2018年5月26日上午9时,您的家乡蕲春微雨,先生长眠的雨湖之畔,海内外500多名中医药专家肃然先生坟茔之前,敬香静默,深深鞠躬,拜谒先生诞辰500周年。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这句传说与先生之族长、明朝首辅大臣李东阳大人有关的趣对,今日想来别具机缘,望文生义十分美好。后生和先生一样热爱祖国药学和中华文化,今番留下怀想先生诞辰500周年之白纸黑字,下一个500年就在眼前,不知先生能否见识这些文字,也不知此束心香能否奉上追思先生的庙堂,更不知先生1000周年诞辰时后生能否天庭之上高唱《祝您生日快乐》!

戊戌年丁巳月戊午日
2018年5月26日    
于淝上祭酒斋      
参考文献

[1] 明.李时珍.金陵初刻本校注《本草纲目》(M).尚志钧,何任,校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王剑,梅全喜.李时珍《本草纲目》500年大事年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夏也 实名夏伦祝,教授、主任药师,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督导,从事人文药学、临床药学、药学教育、药事管理和新药创制学习研究40年。现任安徽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十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会委员。担任《中国药房》杂志副主编及九本药学学术杂志编委。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注射用新藤黄酸的临床研究”(一类新药)等三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12项科研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超临界萃取与药学研究》《循证中药学》《人文药学随笔》等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五部,参编10余部。孤芳哲学文学药学边缘研究,自赏京戏书法篆刻内心荒凉。期许学界:药学唇齿,人文襟抱。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