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药师,神圣的药师

张石革

创意来自想象,行动实现创新!纵观人类医药的发展史,就是在不断寻求高效、低毒的武器。与疾病和病原微生物斗争的历程,也是永恒探索和不断追寻的课题。作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保护者,现代医疗保健团队的组成者——药师发现、发明了很多新药,为人类征服病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温故知新,历史不能忘记,否则社会只能停留于浮躁、无知的阶段。

喝上一杯“可口可乐”,在现代的年轻人看来再普通不过了,但您知道吗,可口可乐是谁研制的?碳酸型饮料在绝大多数人的概念里等同于可口可乐,这种在全球风行了一百多年的奇妙液体,价值千亿美元以上的品牌,问世却源于美国药师约翰·彭伯顿(John Pemberton)所犯的一次过错。 1887年5月8日,他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自家的后院里调配一种类似于甘草的止咳合剂时,不小心被助手多加了碳酸氢钠并用水稀释过头而成就了一代神话饮料。而于1982年成立的可口可乐公司最初采用口口相传的土法子贩卖可乐:免费品尝,喝爽再买。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为是喝药似的把它吐掉,因为它在形状、色泽和味道上太像药品了!而更多的人却因约翰·彭伯顿的那次“过错”掏了腰包,并像吸毒一样慢慢迷上了可口可乐,不让喝都不成!如此过了22个年头,可口可乐累计卖出了它第一个10亿美元,而在今天,完成这个数字仅需要24小时。这种惊人的速度足以让它花开不败,以每年20多个亿加仑的销售数量雄居软饮料类的霸主,成为百年来全球最流行的3个单词:上帝(God)、她(her)和可乐(Coca-Cola)之一。其实,在新药的问世中,偶然和意外的发现也是屡见不鲜。

1928年夏,英国青年药师和微生物学家费——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由于贪玩,实验员丽莎去歌厅通宵跳舞,忘了清洗和消毒的当天培养金黄色葡菌球菌的琼脂玻璃平皿,而把平皿堆在水池中,上面污染了满满的青霉菌(属于一种真菌),在当时,培养皿被霉菌污染是司空见惯的。而亚历山大·弗莱明仔细观察后却发现,青霉菌生长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竟出现一圈透明和无菌的空白(即现在的抑菌圈),发生溶菌现象,他随手刮下一点青霉菌和金葡菌混合在一起在试管中培养,结果金葡菌并几近全被杀灭,由此揭示了微生物间有相互拮抗的奥秘,即霉菌中的有些物质可以抑制或溶解细菌的生长,开创了抗生素(时称抗菌素)治疗细菌等感染的新纪元。 于是通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青霉素在1941年问世,1942年3月首次在美国用于安妮·米勒的身上,她得了产褥热,高烧不退,危在旦夕,然而一个病友知道青霉素的存在并告知安妮·米勒的医生,在其请求之下,医药公司向她提供了一茶勺量的药品,几乎相当于全世界现存青霉素的半量,于是,她得救了。此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多肽类和糖肽类、氟喹诺酮等抗生素相继上市,使有效地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幻想成为可能,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2年12月20日,德国药师与生物化学家杜马克经过数百次的研究,终于在红色染料的液体中发现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Prontosil)的桔红色化合物,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疗效极佳。此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药理和毒理试验,证实百浪多息(对氨基苯磺酰胺)可以抑制链球菌的生长且毒性较低。正当他继续想在狗和家兔身上进行药理和临床试验时,1935年的一天夜晚,杜马克从实验室回到家,发现女儿爱莉莎在发烧,原因是白天在玩耍时不小心手指被割破了,可恶的链球菌进入了女儿的体内,并在血液里繁殖。杜马克连忙请来当地最好的医生给爱莉莎打针吃药。可是,病情非但没有控制,反而逐渐恶化。爱莉莎全身不停地发抖,人也沉沉欲睡。医生对爱莉莎做了检查,然后叹口气,说道:“杜马克先生,实不相瞒,细菌早已侵入爱女的血液里,并变成了溶血性链球菌菌血症,没有什么希望了!”杜马克望着女儿苍白的小脸,心在颤抖。但他意识到,此时不是悲伤的时候,哪怕女儿还有百分之一生存的希望也不能放弃。他想到了刚刚研制出的磺胺药,别无选择,他只能冒险为爱莉莎注射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杜马克目不转睛地盯着爱莉莎。第二天清晨,当旭日冉冉升起之时,爱莉莎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她退烧了。

杜马克

杜马克因发明磺胺药而获得193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在“二战”后的颁奖会议上他风趣地说:“我已经接受过上帝对我的最高奖赏——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今天,我再次接受人类对我的最高奖赏。”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Sulfonylureas)的降糖作用也发现于偶然,在青霉素和磺胺药问世以后,科学家对抗菌药物的研究热情此起彼伏。1955年,法国药师在一项研制一种能抑制细菌的磺胺新药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实验犬用药后大约1小时后出现大汗淋漓、饥饿、震颤和血糖下降等现象。由此启迪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为代表的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的上市,成为最早和使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迄今仍为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治疗药。几乎半数的2型糖尿患者都在服用着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或格列美脲(亚莫利)。

而上市于1998年3月的西地那非(万艾可),俗称“伟哥”,初始并非为治疗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萎)者而研制的。西地那非原本为扩张动脉血管药拟用于治疗心绞痛,而在试验中却歪打正着,其增强动物阴茎勃起的生理反应远远强于原来的适应证-扩张动脉血管,其通过抑制一种磷酸二酯酶(PDE)5,刺激使阴茎的海绵体内释放出一氧化氮(NO),增加海绵体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促使阴茎勃起(阴茎更加坚挺)。 自1989上市以来,风靡世界,为广大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的患者所接受,创收利润数亿亿美元,使药品公司盈利金钵满贯。同时,受益的男性重建信心,又开始享受“性福”生活。“伟哥”的问世,创造和逾越了药品的属性,使药品的性质由此而改变,实现了由治病疗疾而升华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跃迁。

说了这么多,您过去认为的药师就是个抓药的(医生的副手、司理药品技师),您可就out 了,药师不但是药品研发、生产、质量的保护者;同时,通过实施药学服务,以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为基础,确保患者以及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权衡用药的利弊,规避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医、护等白衣天使一起,为保证人类健康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而共同努力。

创意来自想象,行动实现创新!一个人能否在科研上有所突破,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往往举足轻重,包括灵感、兴趣、动机和悟性,轻易放过一次偶然事件,也许等于错过一次发明的机会。因为机遇总是偏爱于有准备的头脑!爱因斯坦曾有句明言:“敢于在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之间寻找联系,可能给重大发现提供启示”。在医药科研的方法上,药师可以尝试于它的侧面。但任何创意必须付诸于行动,否则其只能停留于空想阶段。

作者简介

张石革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药师,《中国药房》杂志第七届编委会资深编委。 现兼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审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专家(资格考试命题和终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国医药导刊》《中国执业药师》《中国全科医学》《中国现代医药学》《中国医药商情》《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常务编委等。 在从事医院药学专业工作的47年历程中,曾先后发表医药学术论文432篇(第一作者),主编学术专著(第一主编)34部;协助编著(第二主编或编委)学术著作20部。先后获得北京市、天津市科技成果奖7项。1987-1990年赴法国、瑞士学习和考察,2008年赴英国考察。